缅怀先辈·传承精神

发布者:档案馆发布时间:2025-04-04浏览次数:14

清明节到来之际,校史馆以建校70周年校庆期间首次正式出版的四卷本《中国传媒大学七十年(1954-2024)》为基础开展校史教育,深切缅怀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北京广播学院等各个时期的创建者和领路人,深刻感悟学校七十多年发展历程中薪火相传的奋斗精神。


1954年3月3日,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正式开班,这是我国广电系统正式开办人才教育的开始。

1958年9月2日,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1959年9月7日,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4年9月7日,北京广播学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同时宣布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图片
图片

梅益(1914-2003)

图片

梅益,1914年生于广东潮安,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1935年在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书记。抗战胜利后任南京中共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1947年,梅益在新华总社任副总编辑,主管口语广播工作。1948年,当新华总社从太行革命根据地搬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驻地西柏坡时,梅益就着手为迎接全国的解放选拔和扩大播音员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益曾就解决广播干部缺乏的紧迫问题,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个报告,周总理答应两年分两批给200名主要是理工科的大学毕业生。梅益于1952年9月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在他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期间,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北京广播学院相继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广电系统自己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开始。北京广播学院首任院长周新武所作《广播学院初创时期记事》中记载,当初曾有请梅益兼任院长的意见,后来梅益一再表示自己不兼任院长,但对如何办好北京广播学院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图片
图片

李伍(1914-1980)

图片

李伍,1914年生于广东潮州,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开始在新华社工作,先后担任译电员、编辑、广播科科长、电务处副处长等职,长期负责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技术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秘书长、副局长等职。1954年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成立后,广播事业局于1955年6月6日任命李伍兼任训练班主任。

图片
图片

倪正义(1924-2016)

图片

倪正义,1924年生于江苏徐州,1938年入伍,1940年入党。1948年在中原大学新闻系毕业,历任连指导员、团组织干事、营教导员和新四军二、四军分区前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1953年调中央广播事业局任国际短波发射中心工地主任,兼台长。1957年12月16日任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主任。1958年任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党总支书记兼校负责人。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成立,任院党委副书记兼教务处长、院监察委员会书记。

图片
图片

周新武(1916-2000)

图片

周新武,1916年生于河南息县,1930年参加革命,1935年在北平加入“左联”和共青团。1936年参加中共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5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北平从事青年和文化工作。1945年任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8年负责创办华东新华广播电台。1955年任广播事业局副局长,1959年至1966年兼任北京广播学院第一任院长。

图片
图片

左荧(1917—1984)

图片

左荧,1917年生于河南获嘉,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任延安新华社蒋管区编辑部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播事业局办公室主任、地方广播部主任等。1959年8月至1974年11月,左荧先后担任北京广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新闻系主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复校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等职,是北京广播学院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长期主持北京广播学院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