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77摄影班的同学们,在事业上经过十余年的洗礼,热情被更多的沉稳所替代,77摄影班人在事业上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化作了中国电视发展长河上一朵跳动的浪花。也许浪花最后汇入了海洋,无法被再次找寻到也无法让人们再次看到它的灵动与特别,但只有海洋的汹涌,才是浪花存在的意义,这个道理,在77摄影班每一个人心里扎下了根。
1996年10月,辽宁有线电视台开始筹备。奉上级命令,余义宁接管此次任务。当余义宁第一次正式走进筹备组的会议,他才知道,电视台预计要在1997年的1月18日面世直播!从筹备组首次会议到辽宁有线电视台面世首播,只有短短100多天的时间!
余义宁:记得1996年12月初,有线台的筹备组建进入到冲刺阶段,姜丽彬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制定个倒计时,看看1月18号开播还有那些事情需要做。
语气不容商量,几乎就是命令,更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那天,沈阳很冷,余义宁家里的采暖也不是很好,长时间的思考更会使人变得更加寒冷。在这份寒冷中,余义宁开始制作“倒计时”。尽管心里不相信这一个月时间里的“倒计时”能够实现,但是,作为工作,他还是极其认真地做起来。
第二天,当余义宁拿着时间表交给当时的台领导看时,领导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就这么办。”
于是,在这不到30天的日夜里,余义宁和他的团队严格执行着这份让创作者都认为“不怎么靠谱”的时间表,认真地筹备起有线台的开播。终于,1997年1月18日如期而至。
余义宁:节目播出的那天,我亲自在机器前编完最后一条片子,交带子,齐活儿,一切都很急,但是我们赶上了。
1997年1月18日,辽宁有线电视台正式开播,余义宁和他的团队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很多人都说,当年有线台的诞生就是一个奇迹。曾几何时,有线台在运作中实现了主频道的收入过亿;曾几何时,有线台购置过一台价值千万的转播车;曾几何时,有线台的节目创优成绩不错,在全国也会屡获大奖。然而,刚刚度过嘤嘤学语阶段的有线台,却因政策原因,只存活了5年的时间,重新合并回辽宁电视台。
一切,就这样又重新回归到了原点。
余义宁:有线台来过,又消失。播出的最后一天,作为播出安全责任人,我守在演播间,直到最后一个节目的最后一分钟,最后一个画面从显示器上消失,我站起身,一段历史就此结束。
对于电视人来讲,能够亲手办起一个电视台的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但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最终消亡,一切都是以大局作为出发点,一切都是身不由己,但能够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对于一个电视人来讲,足以铭记终生。
而在河南,时任河南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的刘建新,仍然在一线业务上兢兢业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河南——中国历史的发源地,他带领着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
提起2000年左右的河南人被边缘化的历史,相信很多人还都有记忆。那段时间里,关于河南的负面消息非常多,几乎任何一个笑话都能扯上河南人,很多报纸媒体都以极个别的在外务工的河南人偷盗、素质低下为报道内容,给河南的形象带来了很负面的影响。
作为河南新闻宣传重要领地的河南电视台,身上担负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担任主管新闻业务领导职务的刘建新,更是不断自我加压,成立了外联部,专门为《新闻联播》供稿,来宣传河南。当时的刘建新给自己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口号,叫“长流水不断线,重要时刻关键时期有河南”。目的是要让河南在央视的平台上向全国人民发出这个“中华民族发源地”的声音,扭转人们对河南的负面看法。
刘建新带领着他的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河南的形象得到了很大改观。
在为河南“正名”的同时,刘建新本着“新闻一定要符合新闻规律,新闻一定要有创新”的原则,带领着河南电视台新闻部每一年都在新闻领域搞一个创新性新闻节目。节目形式求新颖,节目内容求舆论宣传,节目效果求正面,这三点要求,在刘建新,在河南电视台新闻部,始终被牢记着,这也是他们新闻节目创新的最大准则。
同为人口大省的山东,虽然没有面临着像河南一样的宣传处境,但对于山东电视台的发展和追求,时任山东电视台台长的韩国强始终铭记在心。
在人们纷纷为千禧年的到来而兴奋地思索应该如何来迎接的时候,在齐鲁大地,山东电视台的韩国强,本着“再困难也要上,一定要在跨世纪的时候给山东留下点东西”的原则,拍摄了大型纪录片《飞越齐鲁》。
韩国强:过去我们拍的片子比较零散,而且过去的拍摄手段都是在地面,那时候就想,如果我们进行航拍,在天上看山东的变化,和地面结合起来,那感觉将会是不一样的。
8个月的时间,150多小时的航拍,从东营到临沂、从菏泽到威海,他们居高临下,利用航拍的独特视角,记录下了山东的林林总总。济南的泉、枣庄的水、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从高处俯瞰之后,才会真正领悟这片齐鲁大地的独特魅力;也只有俯瞰之后,才会真正明白那滚滚黄河东入海,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怎样谱写了一个风起云涌、山河壮丽的山东。
此后,韩国强还带领着他的团队相继拍摄了《百年山东》、《人民不会忘记》、《天路》等一系列优秀的电视片。
2003年,中国的电视台出现了一种分化现象,似乎每个台都在追求一种立台精神:有的台追求幸福、有的台追寻快乐、有的台专打情感牌。此时的山东也在试图寻找那个一直支撑他们的精神支柱。
山东地大物博,文化内涵厚重,百姓醇厚善良。经过长时间的商议讨论,最后,山东电视台将口号定为“情义山东”。
韩国强:我说“情义”这两个字,既可是对祖国民族的大情大义,也可以是具体到对家庭、对朋友的大情大义,说的主要是这种感情。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它的深厚的文化,比较适合这个定义。
作为台长的韩国强是典型的山东大汉,稳扎稳打,但偶尔他也会学习传统的山东女人,做些小小的精打细算。电视台的发展需要先进设备,然而山东台却从不争先购买,总要先确定国家是否出台相关政策,斟酌是否一定需要更新换代设备。如无绝对要求,便会在第二轮、第三轮引进设备,这么做的理由就俩字儿:便宜。
山东人重情重义,热情好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电视台亦如此。他们沟通记者站、联系兄弟台、配合中央台。正如韩国强所说: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只有相互帮助,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远在祖国西北部的乔保平,此时他也在同自己的团队一起为中国电视事业战斗着。
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这里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华夏始祖伏羲氏曾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这里神奇美丽,这里古老神秘,这里的人们渴望了解世界,世界也同样期盼着了解这片茫茫大地。
长于此的乔保平热爱这片土地,多年来,他与他的团队为了向世界推介这片土地,拍摄了大量电视新闻和电视专题节目及纪录片,足迹几乎遍布甘肃每个角落:从《丝路漫游》到《万里长城》,从《小雨沙沙》到《巨流追日》,他们似乎在用自己特殊的语言向世人昭告:西北有个美丽的地方,它的名字叫甘肃!
出走
80年代,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涌动起一股出国潮。在77摄影班这个“精英汇聚”、贤良云集的班级里,出国确成为了一些人内心的萌芽,以及最终的归宿。许多人用十年的时间去尝试,去适应,寻求事业上的成功,和一种倾心的生活环境,在这种不断的寻找中,77摄影班的孙林、高燕文、田广、张旭奎、温化平、王小幸六位同学,最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走出了中国。
孙林于80年代前往美国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1990年他短期回国在与同学的相聚时说:“在美国为了谋生已不得已远离了电视”。
高燕文80年代前往美国求学,现仍在美国供职。
田广于1988年获得奖学金后前往加拿大求学,获人类学博士后归国,几经辗转现在汕头大学任教。
张旭奎于1990年9月前往美国求学,现在洛杉矶一家电影电视后期制作公司工作。
温化平于90年代前往美国,现为美国UPS公司一名计算机工程师。
王小幸1992年离开新闻行业,外派香港中旅社,后赴新加坡经商,1994年回国后仍在从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许还有那么一些无奈。
走出国门的温化平从北京广播学院的优秀教师变成了美国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从1980年到1990年,温化平将国内的这十年评价为自己这一生中最得意的十年,是她生命的华彩乐章。
温化平:到美国,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梯子,一步一步地蹭了下来,踩到了实实在在的地面上。常常有人问,也常常自己问,回答从来是如此地肯定,我把我的智慧才华留给了我钟爱的电视事业,我不后悔;我把青春中那段最美好的岁月,留在了中国,我不后悔。
77摄影班的同学们,除了有像温化平这样完全“出走”的人以外,还有一位是所谓的“半出走”,钟大年就是这样。
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史上,有一个日子不得不提——1996年3月1日,这一年,一个以“拉近全球华人距离”为宗旨,全力为全世界华人提供高质素华语电视节目的电视台成立了,它就是凤凰卫视。提到它的创办,就不得不提到广院,很多广院的老师都爱开玩笑说:广院人的新闻理念是通过凤凰卫视实践的。提到凤凰,自然有位绕不开的重量级人物:钟大年。
凤凰卫视创办伊始,钟大年就受邀加盟,从中文台系列节目的创意生成到亲自参与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创办,在与凤凰卫视共同发展的岁月里,钟大年在这个商业媒体的平台上,一直秉承着学院派和实务派的双重精神,用他对电视最虔诚的热爱,和凤凰共同见证着中国和世界的瞬息万变。与此同时,他从来也没有放弃过他在广院的教学责任,身为广院电视系的博士生导师,他同样以师者的姿态,传授着一群群年轻的学子们他所知道的关于电视的一切。
凤凰卫视火了很多年,钟大年也低调了很多年。倡导行重于言,自诩农民知识分子和农民手艺人的他,以大气和雍容的姿态走着自己的电视之路。
有时候,结果也许不那么重要,但很多时候,如果没有结果,我们也许根本无暇去关注这一份结果背后形成的过程。在我们向77级摄影班各位同学征稿的时候,韩国强曾在班里31人中间抉择了很久,到底描述谁?最终,他选择了钟大年。并不是因为钟大年在事业上的知名度,而是77摄影班的一种精神使然。这种精神,在钟大年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韩国强:大年毕业以后留校,后来又去了凤凰,不管到了哪儿,我相信他都是那种脚踏实地,不懈追求的业务中坚,我这句话是有含义的,这是我们班的主流,所以说30年过来,我们和这个时代一起走过来,当然也允许在实践当中犯错误,纠正错误,这都是允许的,因为一个人的人生,至少我们这些人,似乎走了一条比较踏实的一条路。
现在已经成为了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的程老汉,是“半出走”的又一位,在当年,则是完全地从福建电视台“出走”,投靠到了凤凰卫视。从他加入凤凰卫视伊始至今,他依然乐于在一线的节目中“摸爬滚打”。他担任《时事辩论会》的“会议主持人”,机智从容,激起观点对立的嘉宾做激烈辩论,短兵相接,火花四溅。他的那句“我们现在开会”,亦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名句。
程老汉至今仍然爱笑爱闹,从大学期间就“潮爆了”的他,在电视新闻的道路上,也一路“潮”了下来,出了一本又一本“潮”书,如《电视企划论纲》、《我爱女主播》等。在《我》书中,程风趣幽默地勾勒出各种“凤凰现象”,并描绘了凤凰男女主播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当程老汉得知77摄影班要出书了,特意把自己还未面市的《电视师傅——凤凰程鹤麟》手稿第一时间寄给了我们,在程老汉一半玩笑一半认真的叙述风格中,他对凤凰的爱与感激,跃然纸上。
谁说误撞撞不来幸福呢?程老汉现在就是很幸福滴。
相比多数从事电视新闻、纪录片工作的同学来说,叶青醇一毕业就从新闻摄影领域出走了,毕业后直接进入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