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摄”口述实录:第10章 重启·广院有多远(9)

发布者:吴迪发布时间:2022-07-21浏览次数:12

田广:饭后,武官和他的女儿开车送我回到了学校。我怕有同学会认出我坐着外国人的车回来会惹麻烦,就在路口下了车。说Good Bye时,他们一再希望我再访问他们,希望我打电话跟他们约好时间等。后来,我就陆续去他们家两次。以后,我每次去他们家就都用自己的学生证登记,也很顺利地就进去了。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自己的英语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我感觉到了文化上的差异。由此,我觉得一个中国人交往外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员,也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我也傻乎乎地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故事,给同学们讲了。

后来麻烦就接踵而至,班主任谈话,团总支书记谈话,系主任谈话,系总支书记谈话,一时间流言四起,似乎田广已经成了间谍。再后来,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人也来了,找他谈话。田同学很无畏,心想:我敢于拿自己的学生证登记,难道我还有什么可隐藏的?国安局的人非常客气,其实他们是想知道那武官都问了些什么问题,田同学如实回答他们,那就是武官很希望我给他买一件当时的军用雨衣。国安局的人听后笑着说:许多外国驻华人员,都喜欢我们的军用雨衣,这没什么。

这件事终于就这样有惊无险地Pass了。从那以后,田广不但不害怕同外国人交往了,反而铤而走险,更大胆更主动地同外国人接触,认识了许多外国朋友,有西班牙的,有英国的,有美国的,也有伊朗的,田广同学的英语口语在与外国朋友的交往中,也练得越来越精到,英语水准有了质的飞跃。

既然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么英语也可以改变人生。英语凶猛,历史证明,田广同学日后的海外求学之路异常成功,亦堪称凶猛。

07.班球

播音班练声,摄影班打球。前者是为了一副好嗓子,后者是求一副好身板。77摄影班的老师们经常说,身体好是作为一个电视记者的必要条件,然后才是业务好。没有良好的身体,就做不好一个记者。于是这个班上个子高、体格壮的小伙子们就立即行动起来,把篮球作为了增强体质、培养凝聚力、制造集体荣誉感的“三好活动”。篮球也自然成了这个班的“班球”。

班球上写着一条颇为威武的规定:不论寒暑,不论日夜,不论复习抑或考试,不能以任何理由不打球。

备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不赢球。

冠军班是怎样炼成的

夏天的广院是一片小绿洲,校园里鸟语花香,高大的白杨树叶像鼓掌般沙沙地响个不停。阳光在树叶间纠缠,弯曲的小道斑斑驳驳。下午4点的篮球场是全校最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地方。在那个娱乐活动十分匮乏的年代,没有经济条件去呼朋唤友地聚饮,于是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嘶喊拼杀就成为最时尚流行的玩法。

那时的广播学院电视摄影专业招生,要求男生身高不能低于170厘米。于是,由摄影班同学组成的篮球队,有着天然的身高优势。这个班入校前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篮球爱好者,比如说马国力,还有队长兼后卫徐佳伦。

程鹤麟:徐佳伦是77摄影篮球队的场上总导演。有歌为证:“天地间走来佳伦哥,啊啊啊佳伦哥,不要问我为什么,噢噢噢为什么!他组织进攻,他协调防守,他回防迅速,他运球安全,他传球到位,他火眼金睛,他超级神勇,他带领着77摄影篮球队,胜利胜利胜利,打波打波打波。”

不过也有被班里篮球运动的火热势头深深感染而后来加入的新秀,比如刘惠东。每天下午4点钟,随着一声吆喝,班上爱打篮球的一批人就倾巢而出,全面占领校园中心唯一的土地面篮球场。虽然当时的刘惠东是篮球菜鸟级别,但他从带球开始用心学起,有时球友们都散去了,他还一个人在场上转身、投篮、高带、低带,苦练不止。在不长的时间之后,他也成了球队的一名大员。刚开始鲁伟也不太会打,不过在很快被引进球队并成长起来之后,竟也让原先体力好到打一场球都汗不湿背心的周五一等人沦为了“板凳球员”。

77摄影班有一个规矩,越是到期末考试的前几天,就越要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的“篮球时间”,还在宿舍里面复习的人,都要被残忍地拉出去,即使不爱打的也同样要“被迫”出门,强制停止复习,开始清脑子。

就是这样一帮疯狂的小伙子,从大一到大三一直是打遍全校无敌手的篮球比赛冠军,只有大四时由于主力们都外出实习,无法应战,所以才把夺冠的机会“让”给了师弟们。

此事有乔保平保存的实习通信为证。1981年11月4日,正在拍摄《首都地下城巡礼》的钟大年、仇绍强等兄弟四人给当时正在各地实习的小组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学院篮球大赛已经拉开战幕。81级电视编导班口出狂言,声称广院已无对手,并多次在食堂等处向我们班长大人挑战,其言狂妄极也。至今,班长大人已接到不少战书,当年的手下败军亦纷纷扬言,要与77摄影班决一雌雄。我们在校几名小将在如此挑战面前‘愤慨万分’,屡次想披挂上阵,无奈功底不足,唯有望球兴叹!为再报军威,班长大人口谕:望各位健将在拍片繁忙之时,务必养精蓄锐,勿忘球场上再伸手脚;在游山玩水之时,千万小心,力保四肢健全回京!”

后来的故事是,实习归来、四肢健全、绝不甘心的师兄们果然再次约上师弟们又打了一场,完胜他们,这才罢休。

这种对得胜赢球极度痴迷的精神后来在一件事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1981年11月16日,也就是中国女排打败日本首次夺冠的那天,77摄影班以从楼上往下摔暖水瓶的方式庆贺狂欢,男生宿舍楼前一片水银璀璨。

冠军班里,除徐佳伦、马国力是全校有名的“球星”之外,岑传理、余义宁、张旭奎、鲁伟、王屏以及任金州、李讯、周五一、乔保平都是一等一的“灌篮高手”。这帮人取胜的法宝有两个:一是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所带来的敏捷和耐力;二就得归功于大多数人的当兵经历——把部队大熔炉里的生猛之气带到运动场上,往往敢冲敢撞,有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不过历史也可以证明,这种精神在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的同时,也不免顺带点痛感。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