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逢时的电视弄潮儿77摄影班

发布者:吴迪发布时间:2022-03-09浏览次数:12

摘要:他们的出生和成长正逢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和三年自然灾害,早早就体会过了现实时而美好时而艰苦的生活。他们的青年不偏不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花样年华被大字报和批斗会占据,大串联之后便是“上山下乡”。然而,一切在1977年冬天突转,生命被放回到原有的轨道,他们成为了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北京广播学院77级摄影班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77摄影班31位同学,有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他们分别来自23个省市,轨迹连起来,几乎圈起大半个中国。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段传奇,每个人的嘴里都有一种方言,当背景各异的他们踏入广院的大门时,命运的轨迹就紧紧将他们与电视相连。

就凭诚实这一点,录他了

在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之前,任金州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军队和工厂生活,尤其是在北京电影机械厂技工学校担任教师的那段日子里,他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追补了中学六年的课程,为参加77年高考打下了基础。

“但是不同于其他高校,北京广播学院因为侧重专业课,考生在录取之前还需要进行一轮专业面试。当时摄影专业对考生视力的要求是裸眼视力必须1.2以上,可我的右眼只有1.0,复试体检时,我通过记忆,硬是将视力表最后几行 ‘E’的方向全背了下来,这样才顺利通过了专业面试”。可通过测试的任金州心里却忐忑起来,再三考虑之后,他给学校写了一封信,坦诚地说明了考试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对摄影专业的热爱。“据说,当时这封信转到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摄影教研室主任矫广礼手里,主任当场表态说:“就凭诚实这一点,录他了。”从此以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专业的录取要求,也改为双眼裸视1.0。

手艺人的胶片时代

为了练就一副能扛稳摄像机的好身板,77摄影班的全部同学风雨无阻,每天都坚持晨跑,一度和播音班的练声一起,成为了清晨广院校园里最独特的风景。

校园是晨练场,宿舍就是最好的暗房。关了灯,缩进被子,同学们便开始装卸胶卷,宿舍的洗漱间和晾衣绳上也常常垂挂着一条条胶卷,这也是摄影专业宿舍所独有的。到了拍电影片的时候,宿舍又成了剪辑室。同学们床边都放着一个布制的片兜,用曲别针把胶片别在片兜上,剪辑的时候直接从片兜里挑选,当片兜里的胶片所剩无几时,剪片工作也即将大功告成。

摄影构图课习作

如今已经78岁高龄的朱羽君老师,曾是77级摄影班摄影构图课授课老师。她的认真和智慧,一直让同学们难忘,“不会就学,边学边教,没有设备就跑遍北京所有的器材行淘”,有老师敬业至此,学生们自然愈发珍惜春光,勤奋好学。

每次拍完摄影作业,大家都把自己最为满意的照片贴在教室墙上,供老师同学们点评交流。每次作业上墙,都是一次特殊的考试,众目睽睽之下,老师和同学的点评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绝无做作的恭维,只有真诚的探讨。

正在上课的朱羽君老师

电视脊梁,行业标杆

1981年,77摄影班毕业,凭借当时极为稀缺的广院学士学位以及坚实的专业基础,他们很快成为了各大电视台的一线主力。

中国电视1983年迎来“四级办电视”的全新格局,77摄影班也很快以探索者的姿态投身到了变革之中,“潮男”刘惠东就是其中典型。

刘惠东在2010年东京电影节

毕业后的刘惠东被分到湖南电视台,很快,他对事物的独特眼光就被运用到了新闻节目中,首创了湖南电视界记者出镜主持的先河,不追领导,反而偏爱非主流的社会“负面”新闻。退居幕后担任制片人后,他又颠覆传统审美标准,选择胖乎乎、近视镜、根本不懂播音腔的记者施华耕作节目主持人;为了体贴观众收视心理,又最早给节目采访同期声加上字幕。

行走电视江湖多年之后,77摄影班的大部分同学已成为中国电视界的中流砥柱,曾任和现任各级电视台台长和副台长的就有9位之多。他们的新闻理念、电视理想,被一个个团队所接受、贯彻,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电视的发展方向。

1996年,凤凰卫视成立,这个被很多广院的老师称为“实现了广院人新闻理念”的电视台,绕不开77摄影班的钟大年。在凤凰卫视这个商业媒体里,钟大年一直秉承着学院派和实务派的双重精神,与学校出去的老师王纪言和同班同学程鹤麟等将凤凰卫视经营的水起风生。

77摄影班的31位同学,无论坚守专业还是转行其他,都仍旧葆有着大学时代的那份坚持和信念,“所有的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健健康康地活着,潇潇洒洒地玩着。”

反哺母校,薪火传承

从无学到有学,从无体系到初具规模,77摄影班不仅仅是中国电视的见证者,更是中国电视学的拓荒者与建设者。

毕业七年就当上电视系主任的任金州,见证了中国电视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变迁,见证了电视系、电视学院的每一步成长,也陪伴着母校从北京广播学院成为中国传媒大学。

作为电视教育工作者,任金州和留校的同班同学钟大年、温化平,在王纪言、朱羽君、任远、叶家铮、叶凤英等曾经的恩师指导和帮助下,在电视系全体老师的支持下,用二十多年时间,建构起了中国电视专业的教学系统和理论体系。

2005年1月,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谋求合作,时任凤凰卫视副总裁、在凤凰卫视工作了十年的钟大年被老校长刘继南召回学校主持此项工作。同一年,同为77摄影班同学、曾任甘肃电视台台长的乔保平调回母校,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台长,并与钟大年搭档,创建了传媒发展研究院。

毕业二十年聚会上的乔保平和钟大年

北京奥运会前夕,77摄影班校友、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CEO马国力,与任金州携手为奥运会培养体育赛事转播专业人才,让传媒大学47名摄影专业的学生与中央电视台制作团队一起,承担起了北京奥运会多项比赛的电视公用信号制作任务,并圆满完成了各项指定任务。

77摄影班这些从广院走向各地工作岗位的学子们,一直对母校怀有感恩之情,他们或以各种机会帮助母校;或以各种形式回馈母校;或以各种方式回归了母校。留校已有32年的任金州说,“我们这批人一小半已先后过了60岁,学校60周年校庆就像自己的生日一样,我们为母校的每一个进步感到由衷地高兴,为能为学校做点事而感到无比地自豪。”

生活在国家中的每个人,都被国家的命运裹挟着向前,77摄影班生而逢时,成为那个时代幸运儿中的一部分。究竟是时代造就了他们,还是他们成就了时代,任金州给出了自己的诠释:“是时代给了我们机会,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就没有我们77级这批代表大学教育走向正轨的学生。时代的发展又需要有人来做事,77级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我们为那个时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那个时代做出了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