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37届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二级巡视员杜永明,年鉴编委、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年鉴编委、主编曲宗生等出席会议。年鉴编辑部主任刘大年主持会议。中国传媒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姜纳新、副馆长高作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游壮及年鉴编辑部全体人员在主会场参会,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的年鉴编委、特约编辑代表等50余人在视频分会场参会。
杜永明代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讲话中指出:30多年来,每年编辑出版一本全面反映我国广播电视最新进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一项重要的工作成果。尽管去年以来的疫情给工作造成了不少困难,但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直接领导和全国各编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年鉴依然按计划基本完成当年编纂任务,值得称赞。《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年鉴要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改革与发展服务,记载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年度大事,办出年度特色,体现时代特色。总局将继续大力支持中国传媒大学办好《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相关部门都要重视年鉴工作。年鉴不仅要编纂出版好,也要发行好,利用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效益。
王志首先代表中国传媒大学和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向全国年鉴编委单位表示问候和感谢。王志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传媒大学和国家广电总局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有着长久的血脉渊源、深厚的历史情感和广泛的业务联系。总局办公厅对年鉴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总局信息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也对年鉴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年鉴的编纂,无论是供稿,还是出版、发行,都离不开总局的大力扶持和悉心指导,离不开全国各编委单位的参与和贡献。对已经创刊30多年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来说,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刻不容缓。年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眼界、更新观念,从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前沿着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努力使年鉴成为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特色、更权威、更实用的年鉴。王志向与会代表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事业发展进步的最新情况,希望总局和全国各编委单位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做年鉴创新发展的坚强后盾。年鉴主编曲宗生做2020-2021年度年鉴工作报告。年鉴副主编刘书峰、吕鸿雁分别宣读“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暨编辑部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年鉴优秀组织工作者的决定”“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暨编辑部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以及编辑部表彰的“参与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工作多年的编委、特约编辑名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王晓真,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彭子良,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陆正宁等获评优秀组织工作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46家编委单位获评先进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王常宇、宣传司王亚奇、信息中心谢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小珍等53名特约编辑获评先进工作者。年鉴编辑部主任刘大年宣读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确定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主任的复函》,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小伟同志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主任。为更好反映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情况,经总局办公厅同意,《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对编委会进行扩充调整,吸收全国所有省级广播电视台(集团)作为编委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创刊于1986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2021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比较系统、翔实地记载了2020年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改革发展各方面的情况。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届年会以主会场加视频分会场的形式举行,全国各编委单位对2021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22年版年鉴编纂大纲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均在网上进行征集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