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撷英(十五)

发布者:吴迪发布时间:2022-03-16浏览次数:10

第二节“文革”后期的恢复重办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广播学院得以恢复重办。但是此后也还不断受到“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使得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始终不能得到正常、顺利地发展。粉碎“四人帮”之后,“黑基地”才得到彻底的推翻,北京广播学院也获得了新生。  

学院师生参加庆祝粉碎“四人帮”游行

一、重整旗鼓

由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周恩来总理的过问,北京广播学院撤销一年多以后即开始恢复。19721221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正式报送《关于继续开办北京广播学院的请示报告》(72广军发政字第 282号)。同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军管小组决定恢复北京广播学院,复校筹备领导小组成立。左荧任组长、刘永嶫、李先候任副组长,小组成员有武子芳、黎沱、由学仁、刘继南。任政工组组长,刘永嶫任教改组组长,武子芳任办事组组长,之后各系成立筹备小组。新闻系筹备组组长苑子熙,成员张文翥、沅华;无线电系筹备组组长黎沱,成员常振铮、周铜山;外语系筹备组组长由学仁,成员刘美兰、邬善新。自此,北京广播学院恢复的序幕正式拉开了。

北京广播学院复校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1972.12-1974.10

《关于继续开办北京广播学院的请示报告》中写道:“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我们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估计不足向中央写了停办北京广播学院的请示报告。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决定撤销该院。近一年来,由于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专业技术干部需求极为迫切,中央广播事业局本身干部来源亦难解决,加之近年外交路线的伟大胜利,中央有关单位需要亚非拉地区稀有语种干部大量增加,对撤销北京广播学院也有反映,经研究认为,还需继续开办北京广播学院,目前开办条件是完全具备的:(1)原有教职工400人,除34名调出外,其余全在局内;(2)校舍稍加整理即可使用,教室课桌、宿舍床铺、图书资料均没有处理,教学设备、科教仪器,虽有的已用于广播,但中央广播事业局自身可以调剂解决;

3)开办规模拟设三个系,教职工 350人至400人,在校学生1000人左右。”

1973317日,国务院科教组计字60号文件通知:“国务院科教组同意恢复北京广播学院,由中央广播事业局直接领导,党的工作、政治工作仍归北京市委领导,面向全国招生。其基建投资、经费由主管部门负责安排。”

国务院教科组同意恢复北京广播学院文件

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的核心小组提出了《关于办好北京广播学院的几点意见(草案)》。草案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要按照毛主席关于“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教导,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工农兵学员“上、管、改”的革命精神,努力把北京广播学院办成一所社会主义的新型学院。

第二,要在办好本科的前提下,根据中央广播事业局的统一安排,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开设各种类型的干部训练班。

第三,遵照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和“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导。

第四,北京广播学院设新闻系、外语系和无线电系。其中外语系以亚非拉非通用语种为主,逐步开设英、法、德,西班牙等语种。无线电系以电视中心和电视发送专业为重点,逐步开设广播中心、广播发送专业。

第五,学生来源:按照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的教导,招收优秀的工农兵学员,并注意从工农兵通讯社和电台、广播站工作人员中招收学员。

第六,坚持开门办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文科生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理科生“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室做试验”。可以“走出去”,在农村、工厂、部队、商店、电台、报社选定校外教学、实习和劳动基地,建立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新体制;也可以“请进来”,有计划地聘请工农兵和有实践经验的同志为校外教师定期讲课。

开门办学,访贫问苦

北京广播学院学生在广西农村学习

第七,为加强宣传和技术业务领导,中央广播事业局各大部口有责任直接与学院各系、教研室、组建立密切联系。各大部口有关宣传政策、文件材料、情况传达等,应吸收有关系、室、组人员参加。

第八,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必须抓紧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有计划地到三大革命实践中去,自觉地改造世界观。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着重解决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要全面落实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严格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充分调动教学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断充实和健全教师队伍,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原有教师的质量,注意培养和调进从工农兵中成长起来的教学人员。

高唱革命歌曲

第九,遵照毛主席关于“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心的一环”的教导,学院始终应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抓好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的学习,深入进行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的教育。

第十,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遵照毛主席“要搞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诡计”三个基本原则。建立一个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革命化的各院、系领导班子。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落实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发扬“五七”指示的光荣传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校的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努力工作,为办好北京广播学院而奋斗。

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的核心小组领导下,学院的筹备工作首先抓了批林整风这个首要任务。通过学习毛主席、党中央关于“批林整风”的一系列指示和开展对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极右实质的批判,进一步提高了对深入开展批林整风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认清了国内外的大好形势,激发了广大教工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积极性,逐步稳定了思想,增强了办好学院的信心。同时,以批林整风为纲,又开展了教育革命的学习。在学习毛主席教育革命思想、总结自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组织大部分教师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十几所院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这段学习,多数同志进一步树立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同时学到了许多好的经验,并搜集了一些教学材料。

国务院批准恢复学院后,北京市科教组主动联系学院,虽然党的关系尚未转过去,但当时北京市的有关活动,市委都通知学院和其他院校一样参加,这也给学院筹备工作很大的鼓舞和支持。绝大多数同志对办好学院劲头大、信心足,有的教师积极着手编写教材;有的系开展了教学计划的深入讨论。无线电系为办好技术部无线电发送干部训练开展了积极准备工作,大部分讲义当时已写出初稿,还有的教师去双桥发射台深入实际,边劳动、边调查、边学习、边修改讲义。学院同时组织三名教师去北京无线电实验厂接受再教育,进行再学习。实验工厂也进行了积极筹建。新闻系为搜集资料,与全国各地报社和电台开展了密切联系,很多单位都积极支持;新闻系还积极筹备开办播音业务学习班和本科教育革命实验班。外语系在教学任务尚未确定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仍抓紧时间进行自修,1973 3 月还举办了英语学习班,许多教师参加了第二外国语言的学习。学院筹办以来,还组织全校教工坚持每星期两个半天的劳动制度,在校内做了一些必要的修缮和整理。

新闻系学生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学工

1973 44 日经过党员投票选举成立北京广播学院党支部委员会,选出支部书记左荧,副书记刘永嶫、李先候。4 23 日北京广播学院筹备小组给军管组汇报筹备工作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汇报中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房子、师资、教学设备。在7 26 日召开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核心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核心组研究了北京广播学院办学方针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会议指出要健全北京广播学院领导班子,加强教学力量设备;要根据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和广播业务实际,发动群众讨论和制定办院方针、任务、专业设置、学制等;为适应广播事业的发展,北京广播学院要多培养一些电视专业干部,外语以通用语言和稀有语言结合;为能取得办学的直接经验可适当举办一些小型的专业训练班,发动全局大力支持北京广播学院的工作。

197391日,北京广播学院向中央广播事业局提交1974年招生工作请示报告,提出预计招收本科及干部训练班230名,其中本科学生170名:编采专业20名、电视摄影20名、播音20名、英语15名、孟加拉语12名、他加禄语12名、斯瓦西里语12名、无线电发送30名、电视播控中心30名。关于短期训练班,如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需要培训在职技术干部,无线电系则在局有关部门配合下,招收60名在职干部,其中电视发送训练班30名,电视中心训练班30名。

1974220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报送《一九七四年我局关于高等学校专业招生计划建议》(草案)74 广局发政字第 064﹞号中提出:1)北京广播学院培养的各类专业人员,除考虑中央广播事业局的需要和北京广播学院补充师资外,面向全国各省、市广播局、广播电台、电视台。2)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的播音专业、电视摄影专业和外语系的英语专业由于一些特殊需求,希望能提前分配九个地区招生。31974年招生计划从原定的 140名增至160名,其中新闻编采30名(原计划20名)、播音专业30名(原计划20名)、电视摄影20名、外语20名、无线电系电视技术专业60名,此招生计划按招生160名编制(原计划电视发送30名、电视中心30名)。

1974228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给国务院科教组(74)广发政字第 071号报告中提出: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电视摄影专业、英语专业提前单独招生。

19741030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的核心小组发出关于建立北京广播学院党的领导小组的批复并决定:罗青任北京广播学院党的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何长青(工宣队)、于希林(工宣队)、刘永嶫同志为党的领导小组副组长;武子芳、刘继南、陈宇锴、周铜山、陈山水同志为党的领导小组成员。

116日,左荧、倪正义奉调回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

    1121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的核心小组决定:陈竞寰任北京广播学院党的领导小组组长;杨一明同志任北京广播学院党的领导小组成员。同一天,北京广播学院在筹办中招收的第一批新生开学。次日,学院党的领导小组经反复酝酿协商选举产生各系总支委员会。

学院职能办事机构

二、凝聚队伍

北京广播学院停办期间,师资与人才严重流失。197212月,左荧从“五七”干校奉命返回北京,恢复组织生活后担任北京广播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开始积极筹备与召回相关人员,凝聚队伍。1223日召开的筹备领导小组会议上,总结提出了当时的几点问题与困难:1.部分人对筹办北京广播学院“没有思想准备”,缺乏信心。2.“历史问题”未清算,人们思想包袱沉重。3.部分人员调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担任业务骨干,难以调回。

针对这些问题,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左荧,以及稍后的党的领导小组组长陈竞寰带领一班人积极奔走,一方面积极向上汇报困难,争取上级机关的支持;一方面做好思想工作、稳定人心、凝聚队伍,实事求是处理相关人事的问题。除此之外,学院领导和人事部门,还积极帮助教职工解决家庭困难,特别是两地分居的问题,极大地安定了人心、稳定了局面。

经过筹备小组的一番努力,教师队伍逐渐稳定。其中师资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从干校等单位召回原北京广播学院教师为基础;二、积极物色外校和外单位适合学院需要的教学、科研人才,如蒲震元、韩焕堂、甘章泉、蔡锡祜等;三、从广电系统选调部分学有专长的专业人才和因落实政策而安排到北京广播学院的部分同志,如叶凤英、张凤铸、杨伟芬、李孝勖、李栋、杨振南、温亚林、德宝音、魏聿珠等。另外还聘请了一部分广电系统和其他大学里的知名人士任兼职教师,如齐越(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韩正(知名教授,西南联大毕业)等。这样一批优秀教师的到来使得北京广播学院迅速获得了生机和活力。

齐越在山西农村为社员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