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撷英(五)

发布者:吴迪发布时间:2022-07-14浏览次数:12

部分 北京广播学院正式建立与初期发展(1959-1965

北京广播学院是根据广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在1954年成立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和1958年成立的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997日,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事业是我国的一项新兴事业,广播电视理论和技术是一门尖端技术,也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之一。广播电视利用最新的无线电技术成果,采用声音和影像的方式向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但是当时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十分缺乏能适应事业发展所需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当时,全国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外,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人民广播电台,1958 年还新建立了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我国的广播电视工作者,为此都在努力学习掌握这个最现代化的宣传工具。而新成立的北京广播学院,就担负着培养全国广播和电视各种业务干部和技术人才的艰巨任务。 

 对于北京广播学院来说,1959年到“文革”前夕是学院艰苦建设的六年,历经了筹办与成立、“反右倾运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的停办与恢复及“五反”运动和“四清”运动等一系列过程,几起几落,坎坷波折。艰苦创业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面对学院创办初期的条件艰苦和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的严重缺乏,这一时期的北京广播学院努力克服困难,开始了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了系与专业的设立,建立了函授教育,并开办了颇有影响的“三个系列”讲座。学院师生一起艰苦奋斗,白手起家,进行科研创新,与北京广播学院一同成长。

    曲折的建院之路 

    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成立不久,在局党组征求中央台和地方台领导对学校意见时,各级领导们普遍反映学校只培养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广播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国家急需培养编辑、记者、播音员和对外宣传的外语人才,建立大学性质的多系、多学科的学校迫在眉睫。

一、教育部同意成立北京广播学院

1959213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给中央广播事业局局党组的书面汇报中,由倪正义正式提出关于建立北京广播学院的问题。221日下午,局党组扩大会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建立北京广播学院,并确定规模为在校学生5600人,连同工作人员1400人,共为7000人,上报教育部。223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给中央广播事业局的书面报告中,提出《关于建立北京广播学院的问题》,同时在报告中提出1959年本科招生500人计划,短训班招530人的设想。

 1959 2 19 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视察中央广播事业局留影 

(右一为周新武,右二为梅益,左五为左荧)

42日,教育部计财计(16)第183号文件同意成立北京广播学院。批文中提出:(1)该院最大规模以不超过1600人为宜,每年招收400人,学制本科为四年,专修科为两年;(2)除同意电视广播、广播传音、广播发送等三个两年制专业外,新闻专业暂不设置,待进一步研究后确定;(3)该三个专业教学计划问题,建议暂按此计划实行,在实施过程中再进一步修改。195946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负责人倪正义作建院讨论动员报告,发动全校师生讨论建院方案,讨论为期一个半月。

教育部计财计(16)第183号文件

二、广播学院的筹备

 1959413日,北京广播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李伍任委员会主任,成员有杨子毅、倪正义、杨林、刘道宗、刘志远、孙振先等。筹备委员会确定广播学院的方针任务是:为适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广播电视方面的高级人才,包括编辑、记者、播音员、翻译、工程技术人员等,以培养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以培训在职干部为辅。15日,筹委会研究学院初期建设规模等问题。20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给教育部《关于建立北京广播学院的补充报告》中,正式提出建立外语系。外语系四年制,从暑假开始招生。无线电系和新闻系也从1959年暑期开始改为四年制,部分两年制。短训部半年到八个月。

中央广播事业局建立北京广播学院计划的补充(1959.4.20

  424日,北京广播学院筹备委员会在给局党组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学院的办学方针、培训目标、机构设置、干部调配、办学规模、学制、使用广播学院名称等问题。

 关于广播学院的筹备问题给党组的报告(1959.4.24

48日,李伍主持召开北京广播学院筹备委员会会议,讨论给局党组的关于建立广播学院的问题的书面报告。525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讨论专科学校工作安排及广播学院的筹备工作,着重研究了广播学院开办前的有关事宜。61日,倪正义传达了局党组对建院工作的指示,隔天讨论了广播学院建立后的实验室、课程安排、教材准备等问题。

   52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周新武在给局党组写的广播学院基建任务书中提出,广播学院办学的最大规模为5200人,即学生4200人,教职员工1000人。其中新闻系每年招生300人,五年在校生1500人;无线电系每年招生300人,五年在校生1500人;外语系每年招50人,四年在校生200人;电视摄影班每年招生100人,四年400人;无线电中技每年招200人,两年400人;短训班每年招300人,全院在校生总计4200人。设想第一期工程建设5万平方米。1960年开始,投资450万元。局党组成员都圈阅了周新武的报告,梅益局长批示上报教育部。

周新武 

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 

北京广播学院院长(1959.9-1970.11)党委书记(1959.9-1963.7

626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领导小组再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广播学院开办前的准备工作,预计815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并计划91日开学。630日再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学院的教学用房、实验用房等问题。73日的筹备委员会上,倪正义传达了局行政会议关于广播学院行政工作的有关问题。李伍副局长提出:“建院初期,先少而精,地方台选送的先不考虑,新生入学后的用房问题基本能解决。”

715日,学校对外开始使用“北京广播学院”的名称,以广播学院名义上报《北京广播学院建设、设计任务书(草案)》。此任务书提出:广播学院办学最大规模为8000人,(其中在校生5000人,教职工、专家、研究生共3000人);设新闻系、无线电系、外语系,主要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培养编辑、记者、播音员、技术人员和外语人才。每年毕业生约500 人。

83日,北京广播学院筹备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广播学院筹备工作的全面安排:一是招生工作;二是开学的准备工作;三是干部的调配工作;四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五是建立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六是整顿校容;七是迎接新生工作的安排等,并在随后逐一进行了落实。86日,筹备委员会讨论学院各部门的分工及职责范围。隔天专门对招生工作及新生录取条件进行了讨论。81218日,新生审查录取工作结束。此次招生共审阅考生材料1200份,录取新生573名,录取的新生质量都比较好。818日至19日,筹备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学生的政治教育问题,决定先开哲学和中共党史课。对于公共英语课的设置问题,新闻系学生学两年,每周4学时;无线系学生学两年,每周2学时。

824日,筹备委员会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倪正义在会上宣布顾湘为北京广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宣布后顾湘在会上讲了话。此后,左荧、刘永嶫、周新武等陆续到广播学院工作。 

 顾湘 

北京广播学院党委副书记(1959.9-1970.11

94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周新武在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宣布:北京广播学院正式开办起来了!之后就当前广播学院的工作谈了自己的意见。会议确定97日举行北京广播学院成立大会暨1959级新生开学典礼95日又召集会议讨论广播学院的基本建设,初步决定:今后十年左右的时期内最大规模为4000人,其中学生占80%,即3200人;教职员工占20%,即800人。3200名学生中,无线电系1200人,即每年300人;广播电视编采系(包括文艺编辑等1000人,即每年250人;外语系400人,即每年100人;二年制中技班200人,即每年100人;短期轮训和训练班每年在校人数200人;为日后增开班次保留机动数200人。建筑总面积约7.5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50万元。

95日起,北京广播学院首批新生陆续到校,共招生573人,其中新闻系240人,无线电系278人,外语系55人。原北京广播专科学校转入学生344人(包括外语系波斯班8人),全院在校学生9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