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开辟未来

发布者:吴迪发布时间:2022-11-23浏览次数:14

        30前的97,我们学院师生在新落成的广播大楼音乐厅举行了首次开学典礼, 宣告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正式成立。北京广播学院的成立, 开创了我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的新局面, 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来源和培训基地。这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史上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从那时到现在, 广播学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30年。建院之初, 正是国家3年困难时期。全院师生员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 战胜重重困难, 开拓办学道路, 把学院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高等学校, 并为广播电视事业输送了第一批人才。本来我们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但是,“ 文化大革命”打断了了她的进程, 学院被撤销, 停止招生达8年之久。后来由于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 我们学院才得以恢复重办, 并于1974年恢复招生。粉碎“ 四人帮” 以后, 我们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北京广播学院结束了大起大落的历史, 开始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在广播电影电视部党组和中央北京市委的领导下, 我们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开展教育改革, 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物质基础建设, 使整个学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艰难困苦, 玉妆于成”。经过30 年的艰苦奋斗,别是经过最近10年的建设和改革, 我们终把广播学院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和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成为广播电视系统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30 年的历史表明, 我们学院的兴衰荣辱, 同我们共和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广播学院是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后备力量的。根据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们学院逐步扩大了办学规模, 开辟了新的教育阵地, 实现了多层次、多规格和多种形式办学体制。现在,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既培养本科生、研究生, 也培养专科生、第二学位生, 在校生稳定在1700人左右。函授教育从无到有, 现有在读函授生3400多人, 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广播学院为中心、联接全国各地62 个函授站和函授分站的广播电视系统函授高等教育网。干部培训工作逐步展开,培训专业和培训规模逐步扩大, 为大批在职广播电视专业人员和管理千部的业务进修创造了条件。

            为了适应广播电视改革的需要, 我们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为目的, 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原有的专业经过审定和调整之后, 专业面得到拓宽, 培养目标更加适应实际需要,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力求体现“ 三个面向” 的要求。我们根据需要先后增设了国际新闻、广播电视管理、录音艺术、广告等若干新的专业。现在, 我们全院共有16个专业, 成为广播电视学科门类最多的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中, 我们以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为依托,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安排一批又一批的高年级学生到电台、电视台的实际工作中去接受训练, 以增强他们的职业意识, 锻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这方面, 我们多年来得到中央三台和地方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大力支持。

            我们从学院的实际出发, 确定了“ 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 的方针, 把自发、分散的科研活动纳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正常轨道。先后设立了科学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 创办了学术性刊物和出版社, 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群众性学术团体,使全院的科研活动广泛开展起来, 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其中有3部著作分别.荣获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的优秀教材奖,2项科技项目分别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进步三、四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科研落后的状况已经开始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力求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我们根据上级部署, 在师生员工中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我们注意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运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我们在全院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我们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 为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改革进行探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我们学院的对外学术文化交流日益活跃。10年来, 我们共派出104人次到国外访问、考察、进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同一时期, 我们接待了来自日本、美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法国、苏联、哥斯达黎加等各国的专家、学者、官员、记者、留学生等59人次。我们凭借自己脸烤熟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联邦德国、加拿大、苏联等国家的高等学校、广播电视机构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开展了相互学术文化交流活动。

            广播电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求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现在我们学院已经建起一支420多人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100 , 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而大专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下降。从总体看, 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渐趋合理, 质量也逐步提高。

            办学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10年来, 我们在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 大力加强物质基础建设, 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从原来的17万多平方米扩大到24万多平方米, 校舍建筑总面积由原有的2 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0万平方米,包括兴建了教学楼、图书馆楼、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等基本设施。新建的图书馆设有各种专业阅览室个,共有座位1100,现有藏书48万多册。新的演播馆和一批实验室相继建成, 教学科研设备也得到一定的补充和更新。生活方面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根本的改造, 校容校貌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些都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广播学院的30年是艰苦奋斗的30,是不断战胜困难而逐步发展的30, 是经历了曲折的道路而逐步崛起的30年。

            30年来,我们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输送全日制各类毕业生5800多人, 培养函授毕业生3000多人, 培训在职千部约5000多人次,为我国的广播电视队伍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在, 我们学院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可谓“ 桃李满天下” 。他们部分在中央三台和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宣传、技术和管理工作, 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志或已获得高级专业职务, 或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一支有影响的骨干力量。在其他战线、其他行业的历届毕业生, 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 走上成才的道路。我们的绝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他们以自己的成才和贡献为母校争了光、添了彩。这是我们全体教职工可以引为自豪的事情。我们衷心希望历届毕业生在成才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并且继续关心、支持广播学院的办学和育人事业。

            当我们庆祝建院30 周年的时候, 我们对首任院长、党委书记周新武同志和其他老一代的创业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对长期为广播学院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的已故的左荧、顾湘、周云庭、李先候、袁方等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 我们对已经退休、离休的老同志和30 年来一直在学院辛勤工作的教师、干部和工人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 我们对30 年来不断给予多方面支持的上级领导机关、中央三台、地方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兄弟院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30 年的历程, 总结30 年的经验, 我们深深体会到: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 必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接班人。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培养学生, 要求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要‘求学生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和职业素质。我们广播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能否成为合格的广播电视人才, 最重要的就是看是否具备这样的政治素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广播电视高等教育要为广播电视事业服务。改革开放10 年来,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广播电视宣传的改革正在继续深化, 广播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示出来。作为培养广播电视人才的高等学校, 我们必须研究广播电视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新趋势, 研究未来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有针对性地制定我们学院的发展战略, 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结构和办学形式, 改革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主动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 才能使我们的学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教育应当同社会实际相结合。近年来的学潮和前不久的动乱告诉我们, 现在青年大学生的最大弱点是脱离社会、脱离实际、不了解国情民情。这同我们的教育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就应当把我们的教育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广播学院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 尤其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注意培养学生从事广播电视实际工作的能力, 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受考验和锻炼, 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青年教师是我们学院的未来, 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如何, 决定着我们学院将来培养对象的方向和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创造必要的条件。

    ——既要出人才, 也要出成果。广播学院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最高学府, 不仅要培养广播电视人才, 成为教学中心, 而且应当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成为科研基地。特别是广播电视理论研究, 我们应该走在前列。我们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以整个广播电视系统为依托, 以广播电视的丰富实践为基础,不断创立和发展广播电视理论, 为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的改革和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办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 也是我们广播学院的光荣传统。尽管我们的办学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今后也还会继续得到改善, 但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有些问题也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 需要我们全院师生员工大力发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的精神, 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现象, 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效益, 把我们的学院办得更好。

    当前, 我们正在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和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 联系春夏之交所发生的学潮、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实际, 清理思想, 端正立场,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我们要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努力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 采取切实的措施, 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 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保证学生的政治素质。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消除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教学、科研和思想教育方面的影响,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政治环境。

            我们要继续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 深化教育改革, 更好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以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为中心的思想, 主动从各个方面为育人服务、为学生服务。我们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整顿好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我们要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教师、尊师重教好风尚, 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言行去影响学生。

            展望未来, 我们的国家大有希望, 我们的学院也大有希望。我们要振奋精神, 满怀信心地努力工作, 开辟未来, 以出色的成绩迎接我们共和国成立40周年, 为把我们广播学院办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办成具有中国广播电视特色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而奋斗!

    (本文系常振铮同志在北京广播学院建院30周年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摘要)